乐天文章详细信息

Virtuf-Image Virtuf-Image Virtuf-Image Virtuf-Image

【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苏州状元博物馆走读记

Virtuf-HasTech Virtuf-HasTech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状元博物馆的走读计划原是排在十一月份的,我一直感觉还有很多书没有细读,还没有准备充足,拖到了十二月,实在拖不过去,只好硬着头皮上。承蒙各位同学的厚爱,报名情况非常火热,便连讲了三场,12月4日,12月6日,12月15日。

  每次准备走读前,我都会很贪心地把所有能找到的相关书籍都搜集到案头,这次也是,从当当从淘宝从孔夫子旧书网等等渠道觅了二十多本关于状元的书籍,状元辞典唐代科举与文学宋代科举与文学苏州状元苏州科举趣事,等等,然后就是夜以继日昏天黑地读书,最夸张的一天,从早上九点起床,喝杯牛奶便蓬头垢面坐到书桌前,不吃不喝一直看到了晚上十点,五本厚厚的状元书看完,虽然脑子里读成一团浆糊,笔记本上总算留下了一些线索。

  我想,我在读这些材料时第一印象感兴趣的故事和线索,我的同学们应该也会喜欢听。

  十几天时间过去,总算把案头的二十五本书粗粗浏览了一遍,然后精选出一些文章和故事,录进喜马拉雅我的声音里,足足录了八个时的声音,然后出门进门开车散步,都在听这些自己的声音讲状元,其的状元趣事,把一起散步的我先生也逗乐了。

  期间还组织了一次预,了二十位同学,这次是请状元博物馆的苏砚老师讲的,也讲了一个多时,给了我很多启发。

  又是十几天过去,我的思路慢慢形成了,便有了初步的草稿,读进喜马拉雅,又是一个多时的录音,本还想调整一下形成一个正式的讲稿的,时间不及,也就罢了。

  三次走读,每次都有二十五位左右同学参加,其有几位同学听了第一遍,还第二次,幸亏我储存的状元故事足够多,每次的内容都有很大的调整,所以即使听第二遍第三遍的同学也还是觉得很有新鲜感。

  总的说还比较满意,唯一的缺憾是对潘世家族了解得并不深,幸亏苏博12月15日攀古开展,给我补上了一课,随着对潘家的了解,我想也许以后我可以从全新的角度再讲一次状元博物馆?就讲讲潘世潘祖荫家的故事?

  状元博物馆讲稿

  状元博物馆是1793年的苏州状元潘世的故居。苏州有贵潘和富潘之别,潘世家自然是贵潘。祖籍安徽歙州,六世祖迁到苏州。父亲潘奕基寄籍杭州,为杭州府庠生,屡试不弟才回到苏州。住马医科曲园旁,现存二落五进,大厅结构尚好。传说潘世出生前,他祖父梦见玉麒麟,因此取名麟。传说他状元后,皇帝问他家住苏州哪里,他一紧张,就把住在玄妙观西说成了玄妙观,这下变成欺君之罪了,赶忙送信回让家人在玄妙观觅屋搬家。其实,据他晚年自己的记录,是在嘉庆十六年1811为奉养父亲,在临顿路钮家巷建新屋,名留余堂。这时离他状元已经十几年后了。

  前厅

  一苏州区划沿革经济发展及三次汉人南迁。

  一.区划沿革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将天下划为三十六郡,郡下辖县,始建吴县,属会稽郡,会稽郡到汉朝才改成吴郡。县制起源于楚,郡制起源于秦,秦始皇统一之前的地方行政制度为县郡制,李斯强烈推荐郡县制,反对分封制,秦始皇采纳李斯建议,秦代成为历史上最早在全境推行郡县制的朝代,汉承秦制,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管理,从此成为日后各朝地方政制的基础,直到唐朝,才被道路制所取代。唐柳宗元写有政论文章封建论认为分封制度是百害而无一利,并阐发了郡县制的优越性。

  分封制和郡县制。

  天子是分封制,西时还行,就变成列了,分春秋战,春秋五霸战七雄,都是分封惹的祸。春秋五霸秦穆公宋襄公晋文公楚庄王齐桓公,为什么楚庄王不称公而称王?

  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公元前334年楚灭越,公元前221年秦统一。

  历史上最坚决实行郡县制的两个朝代,秦和隋,都是二世而亡,因为当民造反时,没有宗室的势力帮忙,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汉唐就是以郡县制为主分封制为辅,所以西汉亡了汉还能卷土重,是因为宗室的势力还在。但是也不一定,到了明朝,朱元璋苦心积虑,剪除了外姓,郡县制为基本制度,又将各王子分封在各地守边,这不他孙子朱允炆登基建文帝,四叔燕王朱棣就抢侄儿子的王位了吗?而清朝是郡县制,两三百年也都挺太,我们现在呢?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即登封元年,以护龙街为界,以划为长洲县,以西仍为吴县。

  大历十三年778,苏州由望升为雄,是唐代江南唯一升为雄州的州郡,领吴县长洲嘉兴海盐常熟昆山华亭七县。

  明弘治十年1497,割昆山常熟嘉定三县置太仓州,仍属苏州府,这时苏州府辖七县一州。

  清雍正二年1724,将长洲县一分为二,划出元和县。同时,从常熟县划出昭文县,昆山划出新阳县,吴江划出震县,太仓州为江苏省直隶州,并析地置镇洋县。因为元代开始发展漕运,太仓辟为港口,单独设州,将江南粮食源源不断运往大都。到民元年1912,所有划出去的县全部回归。

  19531958年,曾置震县,是在太湖边的山一带,与清代吴江的震县不是一回事。

  二汉人三次大规模南迁

  江南经济文化的发展,苏州状元的生,得益于三次大规模的汉人南迁。

  第一次大规模汉人南迁,是西晋末年的五胡乱华,312年,衣冠南渡,晋朝贵族纷纷南逃到江南,建立晋,建都南京,从317年到420年,偏安江南百年,带大量财富,带原文明深厚文化。第二次大规模汉人南迁,是唐朝的安史之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叛乱,大量贵族皇室南迁,安史之乱后,大约从唐武宗会昌年间843年前后开始,自南方的状元人数逐渐增多,从公元843年到907年唐朝灭亡,64年间,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11位状元,约占这一时期状元人数的31.4。晚唐时期,就连当时非常偏僻的广西地区。都出了两位状元,在历史大格局的转变下,南北方文运的扭转状元分布的颠覆时代,即将到。

  到北宋王安石当宰相时,南方人和北方人在科考在朝庭官员持了,并且南方人首次超过了北方人。

  第三次大规模汉人南迁,是1126年靖康之变,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及大量皇族被俘太宗后裔基本被一网打尽,北宋灭亡。宋高宗赵构建南宋。又有大量贵族皇室南渡。

  苏州经济的发达,还得益于几个偏安一隅的历史阶段

  第一


西晋末年312年开始的五胡乱华,大量皇室和贵族南逃,到南京站住脚跟,建立晋。历史上称为衣冠南渡


,317年到420年;

  第二


晋灭亡以后是南北朝,全混战,我们这里是南朝,宋齐梁陈,从420年到589年隋朝建立,改朝换代时,连朝大臣都不带换的,地方官吏照常工作,老百姓就更是事不关己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一百多年好日子。

  第三


唐朝灭亡后进入五代十的混战,苏州人有幸,在吴越的庇护下,从907年到987年,又是享受了百年的太岁月。吴越由钱镠所建,他887年任杭州刺史,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范围包括浙江全境,苏州全境,加上福州。吴越期间,土地没有增一分,也没有减一分,堪称奇迹。无锡居然不在吴越范围内

  第四


靖康之难宋室南渡后,从1127年到1279年,我们这里是南宋,我们应该感谢宋高宗赵构,保住一方水土,给予了我们江南地区一百多年安富足的时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就是从南宋开始流传的。

  北宋是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的,976年斧光烛影宋太宗赵匡义夺了权,太祖的四个儿子都被杀。靖康之难,太宗的子孙基本被


一网打尽,只有赵构逃出一命,建了南宋。宋高宗的重新评价,宋高宗后传位给宋孝宗,是太祖李渊的后代。宋高宗为我们江南地区带了一百多年太岁月,11271279,江南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苏州成为富庶之地。北宋时,烛光斧影。太祖与太宗,赵宧光为太宗的后代。据说金太祖长得特别象太祖赵匡胤,时人传说是报仇

  三关于科举,关于状元

  科举始于隋朝,605年,结束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1300年间,大约生了771名状元,不含武状元的话,是600多名,0名进士。余秋雨认为是十万,其实少算了唐朝南唐南汉金代等38榜的数字,有6000多人,还有历代武状元名左右没算在内。

  康熙十八年1679的某一天,担任清廷翰林编修的苏州人著名文学家汪琬16241691,与同僚谈起了各自家乡的特,大家各自夸耀家乡特时,汪琬缓缓道苏州嘛,特很少,第一是梨园子弟,第二个,是状元。一语惊四座,这句话,在大清帝高级知识分子集地翰林的各位官员们听,很是刺耳,可是不得不服。

  苏州状元分布,长洲17人,吴县13人,常熟8人,昆山7人,元和3人,镇洋和太仓各1人,吴江1人。51人。

  我们说苏州是状元之乡,那是货真价实的,但是不能称科举之乡,进士之乡,因为还有一个更牛的进士之乡在江西,江西吉安市,历代出进士3000人,而我们苏州总是1700多名,差得很远。人家吉安市号称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写春秋,建文二年1400的殿试,前三名被吉安人包揽,永乐二年1404前七名被吉安人包揽。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的探花榜眼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

  吉安古称庐陵,庐陵欧阳修也唐宋八大家之一,醉翁亭记,解缙主编永乐大典,最的被埋在雪地里冻死的那位。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空文天祥1256年的状元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毕竟西湖六月,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吉安虽然进士多,可惜状元少啊,22位,剔除区域变更划出去的,19位,远低于苏州,所以我们苏州人还是可以自豪一把的。

  苏州历代出状元51名,这个数字已经剔除了原属苏州,今已划为上海浙江的区域的状元,仍在全遥遥领先,所以被称为状元之乡。

  进士科考策论为什么苏州的进士数不够多,我们看一看苏州历代状元名录就基本能明白。

  唐朝八位,宋朝八位,明朝九位,清朝26位。

  是因为唐朝状元少吗?不是的,唐朝是历代生状元最多的,大约有140多位,其次是清朝,生状元114位。为什么唐朝状元多?因为唐朝基本上是每年开考的,虽然每年录取的人数不太多,三十人左右,但是状元多啊,三十人就有一个状元,相比北宋初年太兴年间,每年录取四五百名,只有一名状元,那状元的难度就高了。明清时代每三年一考,每次录取也是一两百人,只有一个状元,难度也高。但是苏州人在唐朝是抢不到那个席位的。讲一讲图板上的状元情况。

  最早的状元是唐武德五年622年的孙伏伽,最晚的状元,是光绪三十年1904的孙春霖。

  而苏州最早的状元,状元博物馆里是陆器,陆器是常熟人多方考证而的。而南宋范成大11261193的吴郡志里记载最早的状元,就是南宋时1181年的黄由。吴郡志成书于范成大晚年,1192年。明代卢熊苏州府志沿用了这个说法。因为当时资料缺乏,难以查实,情有可原。

  苏州最后一位状元,是1874年的陆润庠,也就是说,光绪年间苏州没出过状元,李嘉球先生认为是朝廷上下认为苏州人拿状元太多了,所以不肯再给。存疑

  苏州唐朝出了八位状元。

  陆器,840年的状元,他是唐朝名相陆贽的曾孙,陆贽是嘉兴人,805年卒后葬在齐门北,此地因之名为陆墓,现在的陆慕镇,上次走读御窑博物馆时去过。陆器这一支移居到了常熟河阳山现属张家港。陆扆,也是陆贽后扆。

  归家更不用说了,归仁绍的曾祖父就是高官,祖父归宗曾任工部尚书,父亲归融曾任兵部尚书,真正的高门大户。但是905年归系之后就沉寂了,北宋160多年间居然一个状元都没出,苏州从上到下都非常焦虑,盼望着苏州出状元。

  有两个谶语 1.穹窿石移,状元归。应在黄由,1181年状元;2.


潮至夷亭出状元,应在卫泾,1184年状元。

  明代1368年开后又是沉寂很多年,直到1439年施槃状元昆山张和,施槃举人之前,府学里一茎三花,吉兆,当时巡抚忱知府况钟

  清朝没等多久,1644年入关,1658就出了状元孙承,1659了徐元文

  天下状元第一家。归家。徐


家。彭家。潘家

  武状元虎1196和刘必成1238。刘必成文武双全,昆山人,1237武举解元,1238年武状元,到1249年又考了文科进士。

  武举,始于武则天,702年。武状元最杰出的,是郭子仪;武举人最出色的,是戚继光吴三桂。

  熊廷弼15691625三元世间有,两解天下无。

  叔侄状元


翁家吴家;亲家状元陆润庠洪钧。赛金花

  蝉联澄1493朱希1499年唐寅1499顾鼎臣1505

  韩菼1673彭定求1676归允肃1679

  王世琛1712徐陶璋1715汪应铨1718

  苏州状元遗迹三元坊,钱棨。


2.苏州大学内,彭定求,


3.艺圃,文震孟;4.环秀山庄,申时行,毕沅;


5.虎丘的拥翠山庄,洪钧;

  6. 悬桥巷洪钧故居;7.常熟翁同龢彩衣堂;8.潘世留余堂

  9.拙政园内鸳鸯厅,鸳鸯厅南厅十八曼陀罗花馆为陆润庠所书,北厅卅六鸳鸯馆为洪钧所书。

  10.留园五峰仙馆北厅楹联,为陆润庠所书。读书取正,读易取变,读骚取幽,读庄取达,读汉文取坚,最有味卷岁月;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

  11.狮子林,黄轩,1771年状元,却不算在苏州

  12.拙政园,张之万,1847年状元

  13.沧浪亭陶澍梁章钜重修时,石蕴玉吴廷琛两位状元倡修五百名贤祠,并亲拟五百名贤赞词

  二鸳鸯厅

  一 科举制度沿革


科举是政府官员选拔制度,是一项政治制度,而不是教育制度。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明万历年间到,他在澳门登陆,惊讶地发现,这个古老而遥远的方之原就是柏拉图的理想,他告诉西方人一件重大的事实他们全都是由知识阶层,也就是一般叫做哲学家的人治理的,在最终实现这一原则的制度叫做科举制。

  1905年废除科举时的急先锋梁启超,五年之后就后悔了,说废除科举是因噎废食大错特错的一件事。学大师钱穆认为废科举是件昏头大错事。严复则在废科举后四个月就呼吁恢复科举。作人则认为,能做好八股文,则万事可为。

  隋朝开始,建立了一个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公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并以此影响着教育和整个社会。科举制度的创建是华文明历史发展的物,是民社会向豪门社会争取等权利的成功实践。隋唐科举的创新意义和价值,是可以与西方的汉穆拉比法典英的大宪章欧洲的文艺复兴比肩的伟大创造。

  唐朝之前,政府官员选举是采用察举制和九品正制。汉代察举制,西晋初年,220年左右,曹丕接受建议,开始推行九品正制,区别就是官员推举的权力,从地方大族转移到政府手里,但最后都是落入世家大族的手,也就是说,民百姓完全没有机会参政议政。

  隋朝开始科举,唐朝进一步探索。唐高祖李渊武德四年四月一日621,高祖下诏地方官员选送人才,委本县考试,州长重覆,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一时间,麻衣如雪,纷然满于九衢。

  唐太宗李世民曾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

  唐朝是科举初起时,一切还都在探索之。曾经开考过83个科目,其最主要的是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这时候的考试有点乱,所以状元很难统计的,当时最难的是秀才科,后数年没有录取的,就取消了,明经科是稍低档的,选拔低级官员,进士科是选拔高级人才了,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唐朝科举的通榜和行卷

  唐朝初期录取的大多还是贵族世家的子弟,寒门子弟颇少。我们看苏州在唐代的八位状元,也都是贵族子弟。

  唐代通榜和行卷

  唐传奇的兴起,压卷之作。


白居易拜访顾况,长安居,大不易

  朱庆馀温卷诗试上张籍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张籍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虎丘寺望月登楼海气昏,剑池无底浸云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暮先教锁寺门。

  张籍没蕃故人前年戍月氏,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祖咏终南山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增暮寒。

  马戴灞原秋居灞原风雨后,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门致此身。

  高明琵琶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二考试流程

  唐代每年考,宋初亦随唐制,每年考,太兴二年后,一到四年不等,1127年靖康之变及高宗南渡之初,贡举无法如期举行,绍兴十年1140,确定新期的年份,为三年一考。从此一直到南宋末,下及元明清三代,皆以三年开科为定制。

  唐代常科考试三级县试州试取解试,简称解试或乡试礼部试即省试;宋代也是三级考试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不设县试。

  明经科主要考背诵,录取名额多,大多派为县丞县尉县令,进士科考策论

  发解各地将报考进士诸科北宋前期经考试合格的士子此时统称举子按解额发送到尚书省,为发解而举行的考试,叫发解试简称解试,解试在贡举之年的秋天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也叫秋赋,秋贡。

  宋代的发解,仍袭唐制,由三学太学武学宗学赴解试的叫生员,由私学应解的叫乡贡。

  唐代乡贡,由县州两级考试淘汰选拔。

  生徒和乡贡。唐宣宗自称乡贡进士李道龙。唯一的状元附马,是唐宣宗为女儿招的郑颢。

  宋代发解三个途径1.州府举行发解试;2.子监试及各路转运司的别头试锁厅试,分别称乡试监试漕试或碟试

  解试是举子文战的首个战役。

  解试日期,秋季引试,初无定日,北宋时期各地不仅可自择日,也可自择月,只要不出秋皆可,即不出九月,皆可。

  举子有利用时间差,在各地应试的。

  绍兴二十四年1154,各地除四川外的考试时间统一为秋日,举子就再也无法利用时间差,分别在几个地方应试取解了。

  令天下诸州科场并用八月一日锁,十五日引试,后期者勿问。

  与省试官一样,发解官也要锁。

  宋代的免解即士子免除取解试,而直接进入省试免解在唐代已有之,叫拔解1.推;2.照顾;3.奖赏;4.熙宁后太学上舍下等免解。

  流寓发解南宋靖康之难,迫使大量北方民众南渡或到四川定居,宋人叫流寓。1.流寓附试;2.流寓混试;3.同文馆试

  南宋解试一般要发银牌,各地发解举子出发赴省前,转运司或州郡长官要为他们饯行,称鹿鸣宴

  宋代各类取解试,包括锁厅试及别头试,并非所有合格者皆送礼部,而是有名额限制的,其名额


叫解额,有如今天的配额或指标,解额多少,直接关系到士子的利益,也关系到州府官员的政绩声誉,因此各地经常申请增额,变动最为频繁。

  赴省得解举子在鹿鸣宴后,就得各依路途远,陆续启程,对于初战告捷,取得州郡解文的举子,省试是最关键的一战,也是最艰难投入和风险俱大的一次竞争。赴省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十月下旬,最晚不过十一月,解文又称解牒文卷或义卷家状保状试纸等必须送达礼部,举子到都杭州是二月前后。

  省试之前,有举子集体入对皇帝之礼,叫群见。唐代举子在含元殿群见,宋代也有群见礼,后因为人数太多,改为解头入见。

  群见或解头入见后,还要拜谒孔之礼。

  省试礼部试,在宋代是组织得十分严密的特大型考试,同时同地参加考试的一般都是数千,北宋间许多次都逾万

  1.贡礼部贡,乃礼部下属的职能部门之一,既是组织省试的机关,又是考试场地,唐开元后已然。

  2.锁朝廷任命的权知举,树同知举及其他考官名单,一经公布,就须马上到贡住宿,不得与外界接触,这叫锁,又称锁宿。开始锁的时间,一般在省试之年的正月间,两宋基本相同。北宋一般在正月初五。

  锁厅试与别头试取解试有命官锁厅试,若该人获发解,即再锁厅赴礼部试。

  拆号放榜淡墨书写,在唐只是流传的轶闻,到宋代竟然成了事实,可以说是科举史上的佳话。抬头礼部贡四字用淡墨书写。

  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所以称金榜题名。

  省试的奏名数额治三年1066十月下诏三年一开科从此成为定制,以三百人为额,明经科不得超过进七之数。有时三百多,四百多,一般只有两百多

  宋代殿试即皇帝在殿廷亲自考试,故又称御试廷试亲试

  自宋代之后,元明清三代继承这一传统,殿试前后计持续了约九百年。

  殿试最初只是一次普通的覆试,而且是一次不得已而为之的被动重考。

  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不久即开科取士,十多年后的开宝六年973,发生了一件意外事故,下第举子徐士廉以为取士不公,击鼓自讼,太祖亲试,得百有二十七人。总之,这次落弟举子的行动获得了胜利,意义更加远大,由于一次偶然事件,引发了制度的变革,从此科举制度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殿试。

  殿试的时间,一般在贡举之年的三月,即省试发榜后的一个月左右,南宋光宗后,省试延至二月一日,故殿试也顺延至四月初。

  殿试,最初皇帝确曾亲自阅卷,后多为亲临或偶尔视察,并不阅卷,皇帝只是名义上的主考。

  殿试阅卷,考官也须集锁宿。

  定头甲和状元头甲第一甲即御试的前十名,经初考覆考详定,由主司确认后,再上报皇帝,头甲为进士高第,享有声望,次序大多由皇帝亲自定夺,南宋时,前三名都称状元。

  唱名即皇帝宣读登第举子的名字,每读一人,殿廷下站列的军头司卫士便依次一说齐声传呼,士人应答。称唱名赐第。唱名既是宣布该次科举考试的结果,也是最后一道程序,始于太宗时,一般在殿试的一个月后,也就是大致在春末。

  宋代诸科增加殿试,考试普遍实行糊名誉录,从根本上改变了隋唐以科举考试的面貌,目的是防范作弊。糊名誉录制度历明清而遵用不衰,其的糊名还为现代考试制度所继承。

  最早糊名始于殿试,敏速失去意义,客观上防止了作弊。糊名始于太宗淳化三年992,省试糊名始于景德四年1007,州郡糊名始于明道二年1033

  誉录御试始于真宗景德二年1005,只许白日书写,早续誉,庶免夜深作弊。誉录手动三百余人,大祥符八年1015三月,礼部初置誉录

  糊名时,将卷子上的姓名易为号,宋人叫撰号,举子亲笔写的卷子叫真卷,誉录后的文本称草卷,只有到定夺魁选时,知举官主文才有权调阅真卷。

  宋真宗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二考试内容

  1. 唐代明经科主要考背诵,录取名额多,大多派为县丞县尉县令。

  进士科考策论

  唐代进士科百人取一,明经科十人取一,宋代三年一考,每次应试者数千人,第者四五百人,均每年一百多人。南方人跟北方人之争,到明代登峰造极,1397年揭榜,上榜的全部为南方人,北方举子造反,朱元璋为笼络北方士人,将这一科的考官和状元陈安全部杀死,重新开出北榜。其实当时确实没有作弊,经过元代,南方文化远远超越北方。

  2.宋元明清宋代奠定了后代科举制度

  元代仁宗皇庆二年1313,终于在科举废止百年后,重新开科取士,考核内容以程朱为主。元,前后16科,取士1139人,其尚有蒙古色目的配额比例,足见登科不易。整个元代科举最可圈点处,在于考试内容的尊重程朱。

  明代范式,无可撼动的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清代有复试制度。

  四书五经为出题范围四书大学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原是六经,后乐经失传了。

  四书之名始于宋,五经之名始于汉武帝

  八股文王鏊为八股圣手,韩菼为八股高手。八股是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股后股束股。


登科后

  唐人登科,燕集曲江,杏园探花,雁塔题名。观当时士风,以不得与为深恨。

  大雁塔贞观二十年648,太子李治替母亲文德皇后追福所建,故名慈寺。永徽二年652,应高僧玄奘所请,于寺西建浮图即今西安大雁塔。

  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白居易772846慈寺下题名处,十七人最少年。28岁进士

  刘禹锡772842793年进士,21岁。这一届30人。

  柳宗元773819与刘禹锡同科进士,20岁

  杜牧,吴武陵推荐,第五名进士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即将春色入关。

  岑参登慈寺浮图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青槐夹驰道,宫观何玲珑。秋色从西,苍然满关。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誓将挂冠去,觉道滋无穷。

  13.耦园,严永华诗破浪乘风壮此行,历行分手意悠悠。相期早啖红菱饼,聊慰闾门朝暮愁。

  红绫饼是唐代宫廷美食,清朱彝尊唐闻喜宴,赐进士红绫饼一枚。唐卢延让莫欺零落残牙齿,曾吃红绫饼餤。渡水蹇驴双耳直,避风赢仆一肩高。

  到明清,就是题名碑。

  新进士要在题名碑上刻下名字籍贯及名次。元明清,一198块,记载1624名进士的名字籍贯及名次。现存北京孔庙内,始于元代,1313年,明代把元代的磨去,刻上明代的,所以元代只留下了三块碑,其余都是明清的。

  这些碑是康熙年间子监祭酒吴苑掘地发现的,明14161643,77块。明永乐十年前的进士题名碑在南京学

  正统年间状元施槃荣宴赋诗千里观光我独行,辞亲无奈惜离情。玉堂未拟登三辅,金榜先叨第一名。麟凤骈臻欣道,车书混一仰文明。太天子如海,虎啸龙吟会匪轻。

  二逐一讲明状元图考记

  施槃吴宽澄朱希顾鼎臣沈坤申时行文震孟

  三讲堂吴湖帆的画

  笃志经学


香生兰砌争迎宾客集三千,瑞绕萱堂卜春秋绵百二

  吴湖帆画,吴湖帆18941968吴大澄嗣孙,绘画大师,书画鉴定家,为状元吴钟骏的后代。遵叶恭绰遐庵

  遐庵诗凤池遗迹久楱芜,梦想家园有此图,聊与吴添故事,可能清闷学倪迂。


由明镜本非台,花木泉耻自哀。犹有烟云堪供养,不须料理劫余灰。

  出自六祖坛经神秀身似菩提树,心似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惠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叶恭绰18811968字遐庵,室名宣室,书画家,收藏家,政治活动家。曾任北洋政府交通总长,孙山广州民政府财政部长,南京民政府铁道部长。1927年出任北京大学学馆馆长。建后,曾任文史馆副馆长,第二届政协常委。

  三纱帽厅潘世,1793年状元,潘祖荫,1852年探花。贵潘,一状元,一探花,八进士,十八举人。潘世两次参加荣宴。荣宴是为新进士举行的宴会,唐代曲江宴,闻喜宴。

  元代设宴于翰林,遂改名荣宴,明清承之

  清代荣宴于殿试揭榜之翌日举行,读卷大臣以及工作人员等官皆参加

  宋时曾设宴琼林苑,相沿通称琼林宴。举人鹿鸣宴,会元琼林宴,状元荣宴

  潘世建议林则徐剿太天,却是好心办坏事

  潘祖荫183018901852年探花。

  四后厅


一状元宰相

  1. 陆扆847905886年状元。陆贽后代。苏州状元宰相第一人。自封状元。878年黄巢起兵,880年11月攻入长安,唐僖宗仓惶出逃,885年3月回到长安,12月又有乱军攻,再次出逃。陆扆随从出逃,途与书舍人郑损同住,郑损非常赏识他,宰相韦昭度听说陆扆有才,召他相见,也很欣赏他,要重用他,陆扆说起春天考的进士还没放榜,有点担忧,韦昭度问挑谁做这件事呢?陆扆就推荐了郑损,郑损接受任后,把工作都交给陆扆去办,陆扆便把自己写在了第一名,得了状元。这一科总录了9位进士。因为是六月放榜,不合时宜,以后在翰林里经常被人嘲笑。

  陆扆两度为相,905年被朱温杀死,同被害的有三十多位大臣。

  2.顾鼎臣147315401505年状元。明史素柔媚,不能有为,充位而已

  沧浪亭被南,功存桑梓。救时良相,名炳青史。

  青词名家。他的作为1.重新丈量田亩;2.裁减江南赋税;3.关心百姓疾苦;4.修筑昆山城墙昆山原是列竹为栅,倭冠犯

  3.申时行153516141562年状元。太宰相。28岁状元,44岁副宰相,49岁当首辅,57岁辞官回家。80岁卒。

  未壮而仕,未艾而相,未耆而归,勇退于急流,大隐于嚣市

  1.赢得张居正信任;2.赢得君王的信任,和事佬;

  忍辱负重的原因1.自旁观者的不明真相;2.自皇帝自相矛盾的态度;3.身陷立储的争夺战


文震孟157416361622年状元。文徴明曾孙。大器晚成,年半百状元。传胪之日,全全城上下一片欢呼。如此轰动的原因1.状元的时机好,天启年间第一位状元,太盛世;2.家族威望高;3.自身品德好名望高;4.坚忍不拔的毅力;5.苏州的名城效应

  文震孟年轻时也是很狂的,乡试那一年,他答完卷子很得意,大声说这样的文章要吓煞老熊了,老熊是谁?就是那个家里挂着三元世间有,两解天下无的那个狂人,他做学政,在考场里看见考生写文章狗屁不通,当场就拉出去打,甚至有被他打死的。我们苏州的顺昌,就在考场里被他罚跪过。老熊一听文震孟这话,大大的生气,但是一看文章,他心服口服,就把文震孟定为乡试第一名。

  但是之后文震孟的会试之路一直不顺利了。


徐元文163416911659年状元,文华殿大学士,在位一年,

  6.


潘世17701854

  7.


翁同龢18301904

  8.


陆润庠

  石韫玉175618371790年状元 船山诗草


主讲苏州紫阳书二十余载,尝修苏州府志,韫玉未及第时,见淫词说及一切得罪名教之书辄拉杂烧之,家置一库,名曰孽海,烧毁几万卷。一日阅四朝闻见录,有劾朱文公疏,忽拍案大怒,脱妇臂上钏质五十千,遍搜南坊肆,得三百四十余部,尽付一炬。

  石韫玉晚年在家修桥铺路,1827年,与吴廷琛状元等倡修沧浪亭五百名贤祠


,亲自撰写像赞,以旌表先贤激励后人。

  吴廷琛回家乡后,担任正谊书掌,讲经传学20年。

  嘉庆十年1805年,沈复为其幕僚,1808年写浮生六记

  沈复17631832陈芸17631804,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山记历养生记道

  有人顺便做起贩运的生意。

  元祐间苏轼知杭州,税押到匿税人南剑州乡贡进士吴味道,他居然在二巨卷货物上写上苏轼衔名,送达地是京师苏侍郎宅苏侍郎指苏辙,苏轼将吴叫到跟前,问其卷何物?味道说,乡人集钱为赴都之赆,以百千就置建阳纱,得二百端,因计道路所经,场尽行抽税,则至都下不存其半,心窃计之,当今负天下重名而爱奖士类,唯内翰与侍郎耳,纵有败露,必能情贷。

  吴味道将二百端建阳纱运至开封,显然是为了变卖增值,苏轼不仅不治他的罪,反而笑呼书吏去其旧封,换题细衔,又亲笔给苏辙写信,并祝吴味道年高选。吴氏次年果登高弟。

  苏州张书勋借钱应考的故事。贾雨村

  苏州张姓算命人的故事,缪彤,韩菼

  缪彤,儿子缪曰藻,1715年的榜眼,那一年徐陶璋状元。缪彤最大贡献是传胪记事,会试第36名,传胪那天下大雨

  京城某举人,1493梦见苏州城里迎状元,果然澄考了,1496又梦见苏州城里迎状元,为首两人还满身流血,果然朱希考了

  蒋棠,蒋世廷

  苏州贡先在定慧寺巷内,后迁到学士街

  昆山贡一度也合并到这里

  五长廊状元扇面

  其他一些故事

  林则徐十三岁府试名列第一,十四岁考取秀才,二十岁举,二十七岁进士;张之洞十三岁考取秀才,十六岁名列顺天乡试第一,解元,二十六岁进士;蔡元培,十七岁考取秀才,二十二岁举,二十五岁进士;广顺德的黄章应乡试,六十多岁秀才,八十三岁成为贡生,九十九岁乡试举;广谢启祚,98岁考举人,赋诗老女出嫁行年九十八,出嫁不胜羞。照镜花生靥,持梳雪满头。自知真处女,人号老风流。寄语青春女,休夸早好读。据说谢活了120岁。

  明清两朝错失状元的苏州人

  1.


明朝正统年间昆山张和正统四年1439己未科殿试后,读卷大臣拟定张和为一甲第一名状元,后因眼疾降置二甲第一名;

  2.


明成化年间吴县王鏊。他是八股文圣手,乡试会试都以第一名夺冠,廷试对策复当第一,原本是顺理成章状元,连夺三元但是正考官商輅忌妒其才,借故抑之置第三,屈居探花;


明弘治年间昆山魏校,少有文名,与同乡顾鼎臣同时对策大廷,考官初拟魏校为第一名状元,弘治皇帝阅读其对策,发现有陛下一日之间,在坤宁宫时多,在乾清宫时少亲宦官宫妾之语,便抑置二甲第九名,顾鼎臣则了状元;


明嘉靖年间吴县陆师道。嘉靖十七年1538会试时,主考官李时绝赏之,派人传话邀请陆师道前往,陆不愿巴结权贵上门讨好,李时便将他改置二甲第五名进士。


明万历年间常熟钱谦益。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1610参加殿试,非常出色,主考官拟定一甲第一名钱谦益,但第三名韩敬用金钱买通了权势煊赫的宦官,结果韩敬了第一名状元,钱谦益则成为第三名探花。

  6.


明崇祯末年吴县何兆清。1644年正月,清世祖福临即顺治皇帝在盛京今沈阳登基,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两股势力向北京扑。为稳定人心,崇祯加开特科,何兆清廷试第一,崇祯在他的试卷上御批策齐贾董,字逼钟王。意思是说,何兆清的策论可与汉朝文学字贾谊董仲舒的文章相提并论,他的书法直逼


钟繇王羲之。然而还没得及发榜,三月十八日,李自成的军队攻占北京城,崇祯皇帝从玄武门今神武门出逃,登上煤山今景山自缢身亡。乾隆吴县志欲用翰林,未果。其实这一科,后人根本不承认。入清朝后,何兆清屏居不仕,惟讲求经学,以垂训后世。康熙五年1666病卒,享年七十五岁。